
—任沙/文嘉汇优配交易
我一直比较关注陕西旬阳新郎在婚礼前跳河的新闻,因为第一次看到这个新闻我就替堂弟感到幸运。
堂弟当时遇到了类似的情况。
堂弟和这个未婚妻相识很意外,他去参加一个表哥的婚礼,一眼相中了新娘的邻家妹妹。回来后就让堂叔去说亲。一说就成了。
堂弟长相挺好,家境突出,又有这层熟人关系,对方当然没意见。对于这门亲事,堂叔其实很有意见,但是老来得子,对堂弟很溺爱,也就没说什么。
和堂弟不同,堂叔小时候很穷,因为成分不好,结婚时已经快四十岁了。但是他一直很不安分,政策稍微一放开,他就成了方圆几十里的能人,什么挣钱做什么。那时候万元户还很少,他积攒的家资在看得见的地方也已过万。
这个婚事第一次矛盾出在春节走亲戚上,按照当时的习俗,订婚后,女孩每年都会给未来的公婆拜年。这在婆家是大事,要请人做饭,请人做陪,还要送上厚厚的压岁钱。他们是腊月定亲,第一个春节女孩就来了。堂叔觉得有点太下瑟(翻译成普通话是吃相不好看),但是没有表示出来。
那时候还不能外出打工,大人小孩手里都没钱,所以第一年女孩很满意。
他们订婚早,以后每年都来,春节前还捎信让给买新衣,但是却不像第一次那么满意,开始各种挑刺,无非就是堂弟去的时候拿的少,自己来的时候给的压岁钱少,只给自己买……
堂叔看在眼里,每次都很不开心,因为他给的压岁钱已经是别的两倍,买的礼品更不用说。这一点堂弟也知道,所以也没法埋怨自己亲爹,只能自己生闷气。反正别人见了未来的媳妇是高兴得合不拢嘴,他是唉声叹气。
问题出在几年后他们结婚前嘉汇优配交易,老家的规矩是男方父母要带着厚礼登门,但是又不说明,大家都知道啥意思。
第一次,无论媒人和堂叔如何暗示这个意思,对方父母就是不接茬,但是礼品却都全留下了。第二次,也是。
第三次,堂叔有点急,追的很,对方才接话,顺孩子还小,再等一年,礼品照例收下。
第四次,说自己女儿长相出众,但是有两个儿子要娶亲,甚至还说有其他男子提出给多少彩礼(没记住,反正超过普通标准)。女孩也在旁边帮腔,少了不嫁。女孩的父母不吭声,但是眼神明显。
女孩的父亲看堂叔一直不吭声,回头看堂叔,他以为堂叔会像以前一样一口答应,因为之前堂叔就很大方,没想堂叔把手里的烟抽完,起身,点火,走了……
一家人直接震住了。
这在过去,是非常无礼的,意味着退亲。当然,堂叔内心已经做出了决定。他回去后和堂弟深谈。
堂叔:咱们定亲给的彩礼如何?
堂弟:很多了。
堂叔:平常给的压岁钱,你去那带的礼品,比别人少不少?
堂弟:都是翻倍。
堂叔:你是知道的,为你结婚准备的彩礼是不是比别人多?
堂弟:是别人的三倍。
堂叔:现在,你岳父要求必须两倍,否则不发亲,你媳妇也是这个意思……
堂弟很吃惊:这不是帮咱省了很多吗?
堂叔:我不是看钱,我是看人,我准备了三倍的礼金,他却只能想到两倍,而且说的特别明确不给这么多不发亲,证明他眼光太差,也会影响你这个未来的媳妇。而且你媳妇也是这个意思,这种事是两方父母的事,她本来不应该参与这么多,更不应该一直帮父母说话,证明不明事理。嫁到咱们家,他女儿不会受苦,他们都没当回事,一直在钱上计较……我担心结婚后家里很难安生。孩子,娶亲不是娶长相,而是一个家庭,还有后代……
第二天,堂弟给堂叔说,退亲吧,我认了。
后来,那个女孩在那个年代很意外的结婚后离婚再结婚后再离婚。后来就不知道了,因为都不再议论他。
堂弟找的对象是堂叔的把兄弟女儿,俩人有生意往来,现在,孩子都大学毕业了。
配查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